运动器械有哪些品牌2023年7月12日,“运动科技第一股”Keep正式登陆港交所,股份代号为3650。售价为每股28.92港元,上市时keep市值达152.02亿港元,IPO募资总额约3亿港元。
招股书显示,Keep在2022年营收达22.1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36.6%;2022年调整后净亏损为6.67亿元人民币,亏损较2021年的8.27亿元收窄。
经历了2015迅速发展、2018年商业化进展不顺、2020年疫情焕发新生、以及近年来数次上市不了了了后:这一家在成长路上高光与波折同在的明星企业,又将如何在未来,如何解决机遇与风险的永恒命题?
招股书显示,Keep产品和服务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线上健身内容、智能健身设备以及配套运动产品。
其中,线上健身内容为KEEP业务核心,主要包括直播课和录播课,智能健身设备包括手环、智能单车、跑步机等,配套运动产品包括瑜伽垫、哑铃等。
在Keep的收入构成中,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和keep会员订阅和线上付费内容是其收入大头。其中,keep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占总体营收比重,近些年虽有所起伏,但2022年该业务收入为11.3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3%,占比达51.4%,仍是公司最大收入来源。
而keep会员订阅和线上付费内容总收入占比,则从2019年的22.8%一步步增长至2022年的40.4%,业务收入达到8.9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0.4%。
在用户数量以及留存方面,历经9年发展的keep,在最近三年,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2970万、3440万、3640万,月度订阅会员数分别达到191万、328万和362万。其活跃用户和阅读订阅会员数的逐渐强壮,也撑起了该公司流量和收入增长的基础。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健身人群数量约3.74亿,Keep成为最大的健身平台。而以月活计算,Keep占据了线%的市场份额。此外,keep还在健身应用程序及智能健身设备品牌中排名第一,分别拥有30.8%及25.7%的市场份额。
而历经了三次上市闯关,如今终于在港交所交出答卷:Keep公司90后创始人王宁的明星创业之路,则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2014年,即将大学毕业的王宁的校园恋情结束,他化悲痛为力量,不到六个月就从180斤减到了128斤。而这段经历是王宁在健身创业的缘起:同年9月,王宁创立了Keep,意为坚持。
随后一年,王宁为了投资东奔西跑,而直到产品2015年上线人。初期用户积累时,王宁与团队自己动手规划原创健身内容,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社群,开始了最早一批的用户积累。
到了2015年KeepApp正式上线后,凭借有趣、轻便、新奇的健身内容,keep迅速收获了大量年轻人喜爱,并通过老用户互相拉新,Keep 用户规模在105天里突破了100万,3年内积累了1亿用户,王宁一举成为90后创业者翘楚。
而随着用户规模迅速增长,Keep也从健身课程内容平台,向多元化业务进行了大胆尝试:2018年,Keep 开始加速商业化,除了上线订阅会员外,keep开始发力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包括自营商城和第三方电商平台上的智能健身设备、健身装备、服饰、食品等商品。
同时,Keep开始探索线下业务,落地线下健身空间Keepland,在2年内开出15家自营店。
然而,铺开健身房、智能硬件两大从未涉足的新业务,keep的商业化进展却因为供应链、成本、研发等因素进行得并不顺畅,亏损问题逐渐摆到台前。
虽然,疫情期间线上健身迎来爆发增长,例如在2019至2022年天博tb综合体育,Keep的平均月活用户从2180万迅速增长到3640万:然而,keep得盈利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自2021年传出赴美上市消息,到两年内三次向港交所递表,直到今天keep终于上市成功,keep一路走过高光与波折。
当下,尽管keep近年来营收持续增长,可盈利问题仍未解决。招股书显示,Keep目前仍处亏损状态:2019至2022年,这家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3.66亿元、1.06亿元、8.27亿元、6.67亿元,累计亏损近20亿元。
实际上,keep因对用户拉新、用户留存上持续投入的营销花费,也成为该公司亏损的一大原因。招股书显示,Keep近3年分别投入销售及营销开支3.02亿、9.56亿及6.46亿,分别占营业收入的44.6%、27.3%、59%和29.2%
然而,大量的营销投入似乎未能取得既定效果。例如,在2021年,keep月活跃用户数和平均月度订阅会员数同比增长为16%和72%,可相比2020年的37%与148%,keep在用户核心数据出现放缓:这也意味着,疫情引发的居家健身浪潮逐渐消退,而仅靠营销投入,keep难以对keep用户增长和留存形成更好的良性运转。
此外,近年来keep用户的参与度也开始下降。招股书显示,2019到2022年,keep每名月活跃用户的月均锻炼次数分别为4.3次、5.0次、 4.1次及4.8次,而每名订阅会员的月均锻炼次数分别为13.5次、10.9次、7.2次及7.8次。
正因如此,面对未来发展,如何处理成本与效益、如何留存和拉新、如何找到持续可盈利的商业模式,keep在招股书中则强调了相应风险:
虽然,面对未来,尤其面对中国健身行业,keep仍有大量结构性机会:灼识咨询报告显示,一方面,2022年中国健身人群渗透率为26.5%,而美国为47.8%,预计中国健身人群渗透率2027年将达到32.9%。另一方面,2022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年均开支为2,518元╱人,远低于美国的年均开支人民币16,425元,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不过,keep要想真正吞下这块市场,做到扭亏为盈,则考验这家公司对新用户的吸引、扩大平台、扩大变现用户群等种种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