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械大全运动医学产品是指那些被设计用来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运动相关损伤或疾病的医疗设备、器械、设备、药物和其他相关产品。这些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运动鞋垫、护膝、护腕、头盔、绷带、冰袋、器、康复设备等。运动医学产品的目标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减少运动相关的伤害,并帮助他们更快地恢复健康。
运动医学产品可以根据功能和应用被归纳为四个主要类别:主动手术设备,这类设备通常包括关节镜系统及其辅助工具,如刨削系统和射频消融设备;被动手术器械,这一类别涵盖关节镜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各种配套工具;植入性医疗耗材,其中包括界面螺钉、半月板修复系统以及高强度缝线等用于体内修复的材料;最后是康复类产品,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各种辅助设备和用品。
运动医学产品行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运动员们开始意识到运动损伤和疾病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和健康的影响。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运动医学产品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创新,运动医学产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1世纪初,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运动医学产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个性化需求的增加,运动医学产品行业正朝着更加专业化、智能化和定制化的方向发展。
运动医学产品上游主要是制造运动医学产品所必需的物质,包括塑料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金属、橡胶、纺织品、电子和生物材料等。而运动医学产品下游应用行业则广泛,包括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康复治疗、军事防卫等领域,这些行业需要使用运动医学产品来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运动相关损伤或疾病,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减少运动相关的伤害,并帮助他们更快地恢复健康。
运动医学涵盖的疾病范围广泛,主要包括运动引起的损伤、过度使用导致的伤害以及因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各种退行性疾病等。据统计,2022年中国运动医学相关疾病的总患病人数达到了约1.6亿。在这之中,其他类型的运动医学相关疾病患者的数量约为1.4亿,占到了总患病人数的绝大部分,比例高达87.5%。与此同时,遭受运动损伤的人数超过了2000万,占比为12.5%。进一步详细地看,我国运动医学行业中,运动医学植入物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大约达到了整体市场规模的七成。相比之下,有源设备及耗材的市场份额则相对较小,约为四分之一。至于无源手术工具,它们在整个市场中的比重仅为5%。
审视全球运动医学行业的竞争态势可以发现,市场的集中度相当高,由少数几个领军企业主导。这些业界巨头主要包括Arthrex、施乐辉、史赛克和强生,它们共同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构成了所谓的CR4指标。在特定的产品领域内,例如关节镜系统、重建系统以及修复系统,主要的供应商包括施乐辉、狼牌、史托斯和史赛克等公司。另一方面,运动医学植入物产品的市场规模更为庞大,且主要由Arthrex、美敦力、施乐辉和史赛克等企业所占据。
本土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该市场主要由一些外资巨头掌控。以2018年为例,施乐辉、Arthrex、史赛克、强生和康美这五家企业便占据了86%的市场份额。然而,随着国内企业对该领域的积极参与,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一些传统的骨科耗材制造巨头,比如凯利泰、大博医疗和三友医疗等,已经开始涉足运动医学领域;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专门致力于运动医学领域的非上市公司崭露头角,如德美医疗、杭州锐健以及天星博迈迪等。随着这些企业的不断努力,预计未来中国运动医学市场的国产替代进程将加速推进。
虽然大多数本土企业在产品和系统的整体布局方面尚不完善,并且还在早期的研发阶段,但他们在产品质量方面的进步是显著的。由于新材料的持续创新和国内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提升,国产产品正在迅速缩小与海外领先品牌的差距,并在某些特定产品类别中已经实现了超越。因此,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我们持乐观态度。举例来说,凯利泰公司在2018年推出的一款运动医学骨科缝线采用了不可吸收的高性能聚乙烯编织技术,其在线性拉伸强度和抗破坏力方面都超过了国际主流品牌。又如北京天星博迈迪公司于2019年推出的首款PEEK材质锚钉,它采用独特的多螺纹多孔设计,增强了锚钉的抗拔出能力并有利于骨骼愈合。此外,通过内部驱动机制,这款锚钉的最大失效扭矩得到了大幅提升,从而优于同类进口产品。总的来说,尽管面临挑战,但国产替代的潜力和机会依然十分广阔。
我国运动医学产品行业的毛利率较高,一般在40%以上,部分高端产品的毛利率甚至可以达到60%以上;同时,行业的净利润率也相对较高,一般在20%以上。同时,我国运动医学产品的销售量也在逐年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运动医学产品的销售量约为4亿件左右,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亿件,年复合增长率为8.1%。其中,康复类产品销售量最大,约占整个市场的40%左右;防护类产品和营养类产品销售量也较大,分别约占整个市场的25%和20%;测量类产品、睡眠类产品、医疗类产品和其他类产品销售量相对较小。
政策层面,政府各部门已纷纷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运动医学行业的政策措施,以推动运动康复产业的发展。然而,由于整个行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医疗保险政策的执行尚未成熟,导致大部分治疗费用需由患者自行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需求的充分释放。随着集中采购措施的加强,国产产品的市场份额预计将有所提高,同时入围的产品种类和覆盖地域也将逐步扩大。以2023年为例,国家发布的《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中,明确指出集中采购的目标产品包括人工晶体类和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这一举措体现了政府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方面的决心,也预示着运动医学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尽管运动医学产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障碍。首先,技术壁垒是一个主要问题。许多先进的运动医学产品和技术源自国外,而国内企业在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上相对较弱,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其次,政策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医疗保险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很多运动医学产品的治疗费用需要由患者自行承担,限制了市场需求的释放。另外,由于运动医学行业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这也影响了产品的推广和应用。除此之外,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的不健全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现有的法规框架可能不足以应对新兴的运动医学产品和技术,导致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此外,消费者对运动医学的认知度不高,对其产品的接受度和信赖度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的运动医学领域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仍在寻求成长并开拓市场。尽管国内缺乏可供借鉴的成熟研发经验,但在国民收入稳步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的背景下,运动医学领域的创新医疗器械无疑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中国运动医学行业的发展重心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大医院,市场仍有大量未开发的空间。未来,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医院覆盖率和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将成为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正逐步推行针对运动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政策,并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招标工作,这可能导致运动医学相关产品的价格下降,给行业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