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嘉峪关日报报道(融媒体中心记者白艳华)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培育文明乡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精神保障,按照“乡村振兴、文明先行”总体思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紧抓载体建设,深化活动开展,推进移风易俗,以文明浸润乡土,以文化滋养乡情,农民群众精神面貌持续改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一步浓厚。
文明实践全面铺开。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按照“六有”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3个、实践站17个,打造文殊镇河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进一步提高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乡村振兴”模式运营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一所一特色、一站一品牌、一月一活动”优势,培育“甘肃好人”梅建国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21支,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200余场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集市等场所开展科普教育、文明城市、禁毒知识等宣传活动,利用“乡村大喇叭”“板凳课堂”两大宣讲品牌,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70余场次。集聚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培育和巩固“孝老饭庄”“电商直播+农产品推广”“打造厚养品牌、传播孝善文化”“留住村镇历史、留住最美乡愁”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8个。
移风易俗成效显著。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文艺汇演等方式,年组织开展春节社火、地蹦子展演、“粽情端午”主题活动、非遗手工制作等系列活动8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五好一示范一家庭”(好儿媳、好婆婆、好邻居、好儿子、好妯娌、党员示范户、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深入推进“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督促指导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孝善基金会章程,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等融入村规民约,让群众婚丧嫁娶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年均开展乡风评议、移风易俗等活动220余场次。抓住“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制度,积极践行婚事简办、喜事新办的良好习俗,引导农民群众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践行者、宣传者。
文化惠民工程常态推进。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合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镇村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等基层文化阵地,抓实镇村健身工程建设任务,投入使用并安装健身器材550余件,有力实现乡村文化活动场所有设施、有内容、有经费、有人管,持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法律宣传进农村、农民实用技能培训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普惠式”“特惠式”文化活动900余场次,累计组织开展“大地欢歌、四季村晚”“三八”妇女节文艺汇演等活动180余场次,有力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书香乡村”建设,精心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50余场次。积极组织镇村干部、群众参加“迎新春”乡村村晚、城乡社区篮球比赛、女职工运动会等活动,让干部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